田佳鑫:85后“大师”初长成

  2012年7月6日夜,北京音乐厅。

  一首激昂的钢琴协奏曲《黄河》,最后一个音符落下,几秒钟后,厅内爆发出观众热烈的掌声。掌声不断地持续,刚刚走下台的那位年轻的、微笑着的女演奏者不得不两次返场加演。

  “再为大家演奏一首李斯特的《钟》。”她再一次坐到了钢琴前。梦幻般的旋律和纯熟的技巧赢得了更加热烈的掌声,更让她“下不了台”,于是,再次返场的她临时弹奏了一首中国作曲家张帅的现代派作品《三首前奏曲:为钢琴而作》的第三乐章。

  “我希望大家能够看到,田佳鑫是一个各种时期的作品都能演奏的人,古典、现代、浪漫派……”演出结束后,面对着前来采访的中国新闻周刊网记者,田佳鑫这样说。

  眼前的这位25岁女钢琴家,已经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“新星”:2012年6月2日,田佳鑫在纽约钢琴家协会参加“新星之夜”的演出,大获成功:无论在业内人士还是在观众中间,引起的反响都极为热烈。

  那一晚,卡内基音乐厅的两名有关负责人专程来到现场,并在看完演出后决定,明年2月为田佳鑫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一场专场音乐会。这是一个极高的荣誉,著名青年钢琴家郎朗刚在那里举办了一场演出。

此前的2月份,田佳鑫与世界著名钢琴家、指挥大师菲利普·昂特勒蒙合作,在母校曼哈顿音乐学院表演,得到昂特勒蒙以及《纽约时报》资深音乐评论家的盛赞。2012年1月到7月,田佳鑫已经开了9场音乐会,国内国外,忙得马不停蹄。 在这个女孩身上,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稳健,对古典音乐的狂热钻研;但也有着年轻人的朝气蓬勃、自信干练。她有扎实的音乐基础,娴熟的弹奏技 巧,也有自己对“音乐”二字的独特理解,时时希望把自己的理解灌注于整个演奏当中。她的宏大理想,便是向着演奏大师迈进,把经过自己思考、提炼并演绎出来 的音乐,传达给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人。

“狂爱”古典的年轻艺术家

  当晚的音乐会结束后,一位特殊的的嘉宾走上舞台——中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、钢琴演奏家周广仁女士。这位84岁高龄的老人不顾腿脚不便,亲临演出现场,认真地听完整场演奏,非常激动地给予高评价:“她把莫扎特给弹活了。”

  有趣的是,在田佳鑫小时候,她们二人曾经同台演出,而周广仁在聆听音乐会之前,完全没料到眼前这个激情四溢的钢琴家就是当年与她合作的小女孩。

  对于这一次演出,田佳鑫感到非常兴奋,因为这是她的“回家之旅”。这个北京女孩生于音乐世家,父亲是作曲家,母亲是歌剧演员,钢琴从三岁起就陪伴着她。也许是因为家庭熏陶,或是天赋使然,枯燥的练习生涯多数时候对她来说反而是一种乐趣,并不像许多同龄的学琴小孩那样。

  “我的老师说,钢琴真的就像一个朋友一样,你要试着跟它去交流,你爱它,它也爱你;你恨它,它也恨你,绝对不会给你发出好听的声音。”在繁重的古典音乐的练习中,田佳鑫却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。

  经过多年刻苦训练,以及黄佩莹、罗芳等老师的培育,田佳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沈阳音乐学院国际音乐教育中心,师从韦丹文教授。于2010年被纽约 曼哈顿音乐学院录取,期间以一名奖学金获得者的身份跟随杰弗里·科恩(Jeffrey Cohen)深造学习,并已获得钢琴演奏的硕士学位。同时,她在2012年获得“专业研究”的奖学金,将继续进行深造。

即便有如此深的学院背景,在美国求学的日子里,除了文化课的时间,田佳鑫照样要保证6到8小时的练琴时间。而这6到8小时已经成为她人生中重要的习惯,雷打不动。良好的天赋加上勤奋刻苦,让她一步步开拓着属于自己的演奏事业。
 

  大气“国际范” 古典之中有创新

  “佳鑫再跟我们合张影吧!”

  “好!”

  演出结束,熙熙攘攘的后台,田佳鑫一直忙于接受采访、照顾接待专家,与和她一起表演的年轻的乐团伙伴合影留念……忙完一切,已是将近晚十点,但 她依然保持着甜美的微笑,耐心地做着所有她该完成的事项。成熟的谈吐,如果不是偶尔在聊到开心时刻,所流露出的表情动作,伴随着爽朗甜美的笑声,几乎让人 不敢相信这种稳重的态度是一个年仅25岁的女孩子所散发的。

  田佳鑫几乎虔诚地尊敬每一位带她入行、指导过她的教育家、老师,几乎在每一段谈话里,她都会提到他们,并感谢这些“恩师”对自己的指导和帮助;而谈到自己演奏的实力,她会也坦然地表达出自信,不会忸捏。

  “弹《黄河》,里面有许多很快的东西,但我一直是非常放松的状态。很多人弹不快,声音是散的。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很感谢之前这些老师,他们所教的方法非常重要。打了非常好的基础。”

  在国内受严格的音乐训练长大,又远赴美国学习,这样的经历让田佳鑫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“混合”气质:尊师重道,刻苦学习,却又有“初生牛犊”的勇气,敢于发挥年轻人的自信和创造力。也许是在国外读书的经验,让她非常重视在艺术中灌注“我自己的感觉”。

在北京音乐厅所演奏的《莫扎特第二十号d小调钢琴协奏曲K466》,田佳鑫自己做了处理。尤其在第二乐章,希望能加入一些优雅和充满活力的元素。而 弹奏《黄河》时,她也重视了四个乐章之间的轻重缓急。最后加演的中国现代派作品《三首前奏曲:为钢琴而作》的第三乐章,更展示出她涉猎的广泛。

  “外国很多人对中国的了解(印象)都很是‘古老’,比如《彩云追月》。他们想象不到中国在钢琴这方面还有很多现代派的东西。可能他们稍微了解的就是谭盾、或者歌剧等等。”田佳鑫希望能让观众感受到,中国的作曲家也能结合爵士的因素,进行让人耳目一新的创造。

  实际上,她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年轻女孩,在弹琴的间隙,喜欢看电影,喜欢去游泳,喜欢看画展、听歌剧。但她还是不会忘记将这些在兴趣爱好里体验得到的艺术感觉,带到演奏当中,不停地进行着探索。

  “希望我真的能像很多艺术大师那样,有很多演出机会,让世界各地的人了解我,喜欢我的音乐。他们通过我,会更热爱某些作品。有可能某个人一直不 爱听这样的东西,但是通过我诠释,会变得非常喜爱。我觉得,那会是我最满足的时候。”田佳鑫对于她的音乐、以及今后要走的路,都非常笃定。

专心诠释音乐 不介意被叫“女朗朗”

  此前,有媒体详细报道了田佳鑫在美国广受好评的演奏,并送她一个封号:“女朗朗”。这种比拟,也许是源于她与郎朗同样获得了在卡内基演出的机 会,也许是源于他们二人“同届校友”的身份:郎朗也于今年获得了曼哈顿音乐学院荣誉博士学位,二人还曾在毕业仪式上相逢。不可避免地谈到这个话题,田佳鑫 却笑得很灿烂。

  “不是不愿意去和别人比较,只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。”《黄河》是田佳鑫最容易被拿来与郎朗相比较的一部作品,也是她的“代表之作”。在这 个基本被男性钢琴家深耕的领域,田佳鑫以富于个性的表演,赢得了广泛的认可:2009年,庆祝中国传媒大学建校55周年时,她就与该校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取 得了首次成功,2012年1月应Forte交响乐团邀请,在国家大剧院演奏《黄河》,再次获得成功。

  她已经以激情和技巧赢得了赞誉,不过,对自己要求颇高的田佳鑫依然坚持:“我希望听完我的《黄河》,大家能有不一样的感受。”

  “我觉得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,不是去急功近利的追求些什么,而是真正享受这个过程。当看到每个观众的表情,他们在底下那么欣赏你的音乐的时候,你会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,去把音乐诠释好,然后奉献给他们。”

  (中国新闻周刊网记者/胡韵 仇广宇 石天淇)

Comment